我們生活中,往往只注意到肉眼所見的各種物質現象,而逐漸關閉真實心靈的洞察力。
萬物一體、天地一境
科學證據顯示,我們高度發展的前腦會阻礙我們獲取資訊的能力。 前腦看見事物(一個人、觀念或行為)的一角,將它標上名稱,然後在某種意義上填入概念性的細節以產生整體。
而語言(概念性)常常會引起“語文迷障”,壓抑視覺感應或記憶。 為此,如果你希望對最微小的細節變得敏銳、想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好方法,即是開發你接收當下感官經驗的能力,並培養語言之外的意識領域。
不只用大腦專司語言能力的部位,而是做一些需要用到其他大腦部位的事情,使你注意到更多事物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繫。
這就是“靈性”的洞悉能力。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來提升靈性洞悉的能力!
1 注意更多細節:
用你的五官“聆聽”某個情境的氣味、味道,以及觸感等,不要只注意視覺和聽覺的訊息。
以“拆開”方式審視東西:各個成分的氣味、聲音、外觀、觸感和味道。
觀察其中特殊之處:在任何情況下,想像你是個偵探,你必須將眼前的房間記在腦中。 檢視每個細節,包括環境、景物或家具的特點,如果在室內,就檢視人或動物。 記住,你的心會想要填入由經驗得來的細節,你要抗拒這股慾望。 注意特殊的物品—房間的一隻花瓶、牆上的一幅畫—觀察它的每個環節,細細感受這些組成部分。
2 觀察自己的思考方式:
維持中立,觀察時不要帶有成見:下雨不是壞天氣。除非你覺得它是接受一切發生的事:這意味著對於事情的意見和詮釋都要放下,停止堅持某些看法、思想、立場與偏好,不要抱有排斥心理。 接受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,即便是不愉快的。
剛開始,這種新的思考方式或許像要全盤分析你的每個行為,但採用一段時間之後,你將會習慣以這種更寬廣的眼光來看待生活與你的行為。
3 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:
要看到全貌,你要讓自己變得更為敏銳,這包括感官的感覺能力,以及不是透過有意識的心智接收到的訊息。 這意味著,你也要察覺五感之外的訊息,只要我們對自己的感覺變得敏銳並相信直覺,每個人都辦得到。
留意直覺溝通。 當你有預感或腦子裡有個訊息突然冒出時,重視它並遵照它的指示。
4 加強你的直覺:
先透過你的感覺來接收訊息:在任何特定情形下,注意第一個在你腦中蹦出的影像(或聲音、感覺)
英戈·斯旺是一位善於在普通視覺範圍之外感知物體或事件的人,他告訴他的學生,直覺感應過程有幾個階段:
首先,你察覺到簡單的形體輪廓,過一段時間之後你能感知到更多細節。
如果有必要的話,在你確定訊息是什麼之前可以先將它畫出來。
然後再慢慢添補細節:過一會後,重畫一遍你接收到的訊息,就算在心裡畫也好(這時候你應該已經接收到更多訊息了)等待幾秒之後,再畫一遍。
5 尋找新鮮事:
理查德·戴維森是威斯康星大學的神經科學家,他主持的大腦研究證實大腦具有高度可塑性,腦部的各區域會隨著它們被啟動的頻率而改變。 舉例來說,花大量時間專注於呼吸的人,能擴展大腦專職專注力的部位。
假如你勤加運用專門提升好奇心的大腦區域,將能活化與增強神經的“追索”迴路。
注意自己什麼時候警覺性最高。 學會辨認警覺心頓起的時刻。 這種感覺怎樣?確認你的不祥預感是否真如所料?當那種感覺又襲來時,用心傾聽。
洞悉一切真相
你已經練習過如何在生活中注意更多細節,現在你可以開始將這些新技巧運用於對其他人的認知上,尤其是那些與你不同的人。
當你跟他人交往時,你要做的事,恰恰與你在批判思考或辯論課上所學到的東西相反。
對於“我們是我們,他們是他們”的想法、語言和行為,要保持警覺心。
當你開始概括而論某個種族或族群時—一不管是某政黨或者是銀行家——你已將一個群體界定為“他們”。
將這種詞彙從你的字典裡刪掉吧。聽別人說話時,要把注意力放在正面、可信且有理的部分,而不是他們論點的缺陷上;尋找彼此之間的共通點,深入感知內心深處真實的面貌。